德州市中医院急救站:立秋养生应注意
禾与火,合而为秋,意味着庄稼谷物逐渐开始成熟。玉米、谷子、高粱;柿子、核桃、苹果,包括秦淮一带的水稻,都进入了丰收季。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立秋之后有一个末伏,老百姓常讲:“秋后一伏,晒死牛。”还有人把末伏比喻成了“秋老虎”,早晚会稍凉,中午依然很热。
到秋天了,是不是应该穿得少一点?实际上,整个秋季以中秋为界,中秋节之前气温还有点热,雨水也偏多,天气夹杂着温燥、湿邪。如果这个时候穿得偏厚,捂得中午大汗,就会伤害人体的阳气。
秋天的阳气是要收敛在体内的,如果大汗把阳气耗散了,再加上湿邪一同侵犯,就会导致阳气不足。等到了冬天,机体防御能力也就相应被削弱了,从而生病。
“春捂”,是因为春天有着倒春寒;而“秋冻”,是因为秋天的中午还是个秋老虎,早晚添衣,中午就得减衣,千万不要捂得出大汗。燥邪当令,滋阴润燥是主旋律。从立秋开始,降水、湿度趋于下降,但是秋天有一个不变的“气”就是燥。只不过,在早秋,也就是中秋节以前,自然界多为温燥;而到中秋节以后,为凉燥,但是燥始终是存在的,燥邪最易伤害津液,在养生上就应注意滋阴润燥。从饮食调养的角度看,那就去选用自然界赐予我们的时令蔬果,比如说梨。秋天的百合也很好,平时多用百合、莲子、银耳去熬粥喝。
《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芝麻也有着很好的润燥功效,所以秋季也可以适当多吃一点芝麻。燥邪最容易伤肺,也容易伤及我们的体表。早晚要保暖,谨防秋季腹泻。早、晚以及睡觉时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护好脾胃和胃肠道,小心肚子着凉。肚子着凉,脾胃阳气一损伤,非常容易出现泄泻,所以秋天腹泻是非常容易发生的疾病。
秋天是收敛、肃降的季节,《黄帝内经》讲一年四季养生的时候,用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说,春天养阳气之生,夏天养阳气之长,秋天养阳气之收,冬天养阳气之藏。养生,自始至终讲的是阳气,在秋天的时候,应该收敛自己的阳气。
「神志内守」从神志上来讲,秋天特别要做到神志内守,不可以随意地妄动情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要太过计较个人得失,不管今年收成如何,已然成了定局,用不着去羡慕别人的收成,也不要因为自己的成就而去炫耀。使情志安定平静,收敛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以使机体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迎合秋天的收敛之性,让阳气收回来,不要浮散了,收回那颗纷扰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