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中心概况 工作动态 急救事件 信息公开 急救站工作 在线视频 急救人员园地 专题专栏
欢迎光临 德州市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 网站! 现在时间是:
急救站工作 您当前位置:德州市120 >> 急救站工作 >> 浏览文章

禹城市中医院急救站: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处理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被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可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并可能产生致命后果,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因此,医务人员应该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并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与感染管理。
  1 针刺伤的危害 
  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经针刺伤接种发生感染可能发生致命后果的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其实,医务人员80%~90%的职业伤害是由针刺伤导致,其中护士占80%,产生致命后果的同时还可造成受伤者严重而持久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由此可知,针刺伤已经成为职业损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过程中,加强自身防护和感染管理成为重中之重。
  2 引发针刺伤的因素 
  医务人员对针刺伤带来的后果认识不足,未引起高度重视以及工作繁忙等均可导致针刺伤的发生。可能造成针刺损伤的情况有:(1)丢弃用过的针头时;(2)给病人注射时;(3)针头用完盖帽时;(4)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5)把已用过的空针摆放在操作台上,然后做清洁时不慎被针头刺伤等。 
  3 如何预防和减少针刺伤意外的发生 
  3.1 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改变护士不安全行为 
  医院对医务人员应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对新工作人员。对临床护士的培训中特别要强调防护用物如手套的应用、医疗锐器的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目的是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纠正护士的一些不安全行为,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 
  3.2 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锐器刺伤的次数,如采用安全的注射器、利器盒、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医院应考虑医护人员本身的安全性,提供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等锐利废物的容器等设施,减少医疗锐器刺伤的发生。 
  3.3 规范医疗废品的处理 
  医疗垃圾应分类处理,重点在于感染性、损伤性、药物性、病理性医疗垃圾的管理,特别是一次性的医疗器械,均应按感染性处理,放入规定的容器内, 统一处理。盛装医疗垃圾的容器或包装物达到3/4满时采用有效封口方式妥善封口。医疗废物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感染性垃圾应采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装封口并标明感染名称。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垃圾由专职收集人员交接并签全名。
  3.4 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 
  医护人员在发生针刺意外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同时有关部门在收集这些数据时,可定期进行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从而寻求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的危险性。 
  4 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 
  当不慎发生针刺伤时,应尽早报告,由医院感染控制科对受伤者进行指导处理。受伤护士应配合进行各项检测,必要的治疗及流行病学跟踪观察,为医院、政府部门制定控制和预防措施提供有效的资料,以减少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护士在针刺伤后紧急局部处理的方法: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0%酒精、0.2%~0.5%过氧乙酸、0.2%碘酊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对于HBV污染的针刺伤可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或乙肝疫苗注射;被HIV污染的针刺伤,应及时向HIV职业暴露安全药品储备点报告,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的必要性和方案,处理情况向主管行政部门报告,暴露后6周、12周、6个月、12个月定期检测HIV抗体。 
  5 总结 
  没有万无一失的措施能完全阻止暴露可能得伤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防止发生。而要做到这一点,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针刺伤的危害,提高职业防护意识,落实防护措施,建立、健全防护针刺伤管理制度,确保身心健康和安全,提醒护士要防止疾病通过针刺伤被传染,从而有效地放止针刺伤的发生,降低针刺伤对一线护士的伤害,同时也是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医院内源性感染的传播途径,营造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

 

上一篇: 乐陵市人民医院急救站:开展综合应急救援演练活动

下一篇:德州市人民医院急救站:一位急性心机梗死患者的救治

 

版权所有:德州市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 技术支持:德州亿企网络
鲁ICP备18047897号

鲁公网安备 37149202000634号